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2022年度“十佳幸福事”
1.文萃小学获评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学校
学校依托“生活教育”理论,结合“幸福365,儿童新生活”课程哲学和“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”学风,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。十年的新体验作文探索,学校获评“全国作文先进集体”等18项荣誉,丛书《体验作文 玩转童年》顺利出版,教师有300余人次在区级以上执教习作公开课或讲座,学生有8000多篇习作发表、获奖。2022年6月,文萃小学顺利审批通过园区AAA级新体验作文特色学校,2022年12月,内涵建设项目成果在“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”评比中荣获苏州市一等奖。
2.文萃小学获评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、省“红领巾奖章”集体四星章
2022年,学校深入实施五育融合,指向学生六大积极品质,探索长周期评价,完善“七色花旅途”“唱念做打自主成长手册”,引领学生建立自主管理文心小分队,为积极品质注入新时代内涵。多名队员获评江苏省好少年、苏州市阳光好少年、园区好少年等荣誉称号。学校获评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、省“红领巾奖章”集体四星章。
3.文萃小学获评苏州市陶研工作先进集体
2022年,学校以“行知科研”为引领,在11个十四五课题和4个省市区级课程基地、项目的实践中,赋能新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。省重点资助课题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家长教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”赋能家校社共育新合力;省重点课题“全时空下儿童'体验·发现·建构'学习历程的研究”助推学校高质量新发展;省品格提升工程及课程基地项目,擘画儿童核心素养发展新蓝图。本年度,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333篇,人均2.9篇。2人次被评为苏州市科研先进个人、科研类学科带头人。
4.文萃小学获评苏州市四星级智慧校园
一年来,文萃教师在易加学院上共建设3062个课程,实施了2593个,共建设5636个资源,其中区级共享664个。各备课组全方位实施线上研磨,实现逆向设计“评价早于教学活动”,易加学院应用连续14周获得区表扬。跨学科学习科研团队充分运用易加学院的“慧学学堂”创新探索跨学科学习表现型评价,将项目流程与学习历程整合,师生打破时空借助平台互动、发布成果,形成学习历程档案袋,增强学生峰值体验,点亮七色花开。本年度,我校共有151人次在各级各类信息化竞赛中获奖。
5.文萃小学获评苏州工业园区先进集体
2022年2月,文萃小学荣获由中共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、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颁发的“苏州工业园区2021年度先进集体”称号。面向“十四五”新起点,一校两区新格局,全体文萃人共绘新蓝图,燃动高质发展新征程:党建引领,干出“文思开合东兴展翅,萃聚大志企鸿腾飞”新气象,获评园区先进基层党组织;教智融合,探索跨学科项目化体验学习新模式,获评园区项目实施双先进;双减落地,创新“唱念做打”新体验课程,交流放样,辐射全区;7890携手行,构建文萃教师新成长共同体,队伍结构优化显著。
6.文萃小学获评苏州工业园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
自2022年春苏州发生疫情以来,文萃小学以凌红书记为组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刻行动起来,按照园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,建立“一部三班”,完善六机制,强化六岗位,增强两专员,管好一队伍,守好一门,坚守“三不”,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。党员先锋勇担集中隔离点位长、门岗志愿者、扫楼志愿者等职员岗位150余人次。四月以来,担当湖西片区物资中转站工作,保障了32所学校的日常防疫。学校获评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,获园区管委会朱江副主任高度肯定。
7.文萃小学获评苏州工业园区社团建设先进学校
活力排球社团获评园区十佳社团
学校秉承“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”这一学生发展理念,自建校以来,便十分注重社团课程建设,全面构建了新生活社团课程,搭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平台。近年来,学校又提出“新唱念做打”成长行动来丰富社团课程内涵,升级社团课程。“一校一品”活力女排蝉联2022年园区暑期阳光体育运动小学女子排球赛冠军,并荣评园区十佳社团。学校获评苏州市青少年科普剧大赛金奖第一名;文韵民乐社团精彩亮相第三届苏州民族音乐展演暨新年音乐会;街舞社团斩获园区小学甲组啦啦操比赛第五名。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684人次。
8.聚焦新课标落地,跨学科学习结硕果
学校根据新课标,迭代跨学科项目化学习,以三个“看得见”,真实推进跨学科学习发生。“竹够有趣”等跨学科体验作业,有效推动双减落地。实践案例“萃行生鲜的双十二”被北师大出版社选编入《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——小学语文》指导丛书。项目组受邀参加《语文建设》跨学科任务群典型课例录制。“实景造园”“耕耘”项目分获国际START项目化学习一二等奖。“数字化背景下小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课程建设”获评区中小学课程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。成果获得各大媒体关注。
9.深化体验课堂,打造全时空教研共同体
学校聚焦新课标,全力打造核心素养观照下“教学评一体化”的深度体验课堂:“评价早于教学活动”,逆向设计教学预案。各备课组全方位线上研磨;聚焦“联结、生成、迁移”三大要素。采用“师徒联上”等形式,推动深度学习;组建项目化教研共同体,利用希沃平台等循证问道,观课议课858人次。立足周菊明名师工作室、王平名师工作室,对贵州、盐城等地结对帮扶学校进行线上公益送教活动。本年度,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获奖共208项,参与区级及以上公开课展示、评优课获奖共92节次。
10.创新培养机制,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显著
本年度,学校致力于“讲好文萃人的故事”,一是形成了以书记带头、党员先行的文心大讲堂,塑师魂,铸师德;二是打造青蓝萃志项目,基于问题的解决,开展立体式青蓝结对工程; 三是以7890阶段分层开展未来规划,开具现时代教育高质量强师“处方”。一年来,我校2人获评姑苏教育人才,3人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, 10人获评区级骨干荣誉称号。11人获评中高级教师。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显著。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